首页 > 画师风采

汤兆基

Tang Zhaoji

千姿万态破朝霞

  牡丹,百花之首,其雍容华贵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WDCM上传图片

  在《诗经》中,牡丹是一种信物,在年青男女中传递。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在民众中的颜值不断提高,两晋时期自谢康乐(谢灵运)始言永嘉(今温州)水际多牡丹,此后牡丹便成为观赏植物而进入人们的视野。隋代皇家园林大量种植。到了唐代,都城长安牡丹栽种盛况更是空前,上自帝王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沉醉在观赏牡丹的欢乐之中,出现了“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句)的情景。中国画牡丹随之盛行起来。

WDCM上传图片

  中国画家喜爱绘画牡丹,不仅因为牡丹具有可以用作比 喻国家和富贵的特质,而且也是劲骨刚心的象征。《事物纪原》曰:“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

WDCM上传图片

  牡丹在艺术创作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形象。在视觉艺术之中,中国画牡丹的成就尤其突出。中国画牡丹最早见记载是南北朝的杨子华。到了唐代中国画各类画种成熟,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而迅速发展。1991年在北京海淀区八里庄发现的唐墓大型壁画《牡丹芦雁图》绘有一丛盛开的写实线描牡丹,花盛叶茂,气势磅礴。这是如今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大型牡丹绘画景象,生动表明中国画牡丹已相当精彩。汤垕《画鉴》:“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边鸾的真迹已无法见到,但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他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画牡丹的卓越大家,作有《牡丹图》《牡丹白鹇图》、《孔雀牡丹图》等。他的花鸟画已达到“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WDCM上传图片

  五代宋初的徐熙、黄筌为画牡丹开宗立派的画家,由于表现风格不同,于是产生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景象。 黄筌,五代后蜀画家,为西蜀画院体写实派的奠基者。《宣和画谱》记载:黄筌牡丹轴有《牡丹鹁鸽图》、《牡丹图》、《牡丹戏猫图》、《芍药黄莺图》等二十一幅。画风精谨工细,敷色浓艳,代表了五代和宋初期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沈括称“诸黄画花,妙在赋色”。徐熙以布衣终身,未入画院, 创“落墨法”,绘画以“以墨为格”,注重“墨骨”、“略施丹粉而已”。《宣和画谱》:“今之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绝笔。”由黄、徐两大流派伸发开去,表现技法逐趋多样,工笔、写意、白描、没骨、泼墨等不同技法表现的牡丹艺术形象气象万千。中国画花鸟画牡丹体现了画家的鲜明的个性,时代的特色和流派的风采。不同时代的画家以不同的形式,使笔底牡丹或水墨淋漓,或淡雅疏朗,或工丽写实尤为光彩四射,楚楚动人。

  中国画蓬勃发展自然而然地促进了中国画理论的研究,中国画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中国画的发展。随着中国画逐步成熟,晋唐时中国画理论也已十分先进,唐代时张澡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说,科学地解释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宫廷、寺院和农家的精心培育,观赏牡丹发展形成九种色系、十种花型,牡丹成为当之无愧的国花。这为中国画牡丹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宋代工笔画兴旺发展的同时,抒发心灵的意造自元代起也强烈地表现出来。

  元代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在历史上虽然只有七十多年,但这一时期的中国画牡丹标新立异,独具一格,出现了“不施色,而纯以墨色者”的画法。王渊是杰出的代表。王渊,浙江钱塘人。年幼习丹青,法乳黄筌,又曾受益于赵孟頫。绘画牡丹工笔而不用重彩,以墨代彩,在钩勒的 基础上用水墨皴染,层次丰富,生动写实,时称绝艺。这是王渊的特色,也是元代绘画的风貌。元人作画趋重神逸,无论竹石还是山水,都爱用墨色,故而这也是时代的特点。

  明代的花鸟画多元化发展趋势鲜明,墨痕别种,更显神采秀润的墨色。明代人崇尚墨色,“明四家”中的的沈周、文徵明、唐寅都画有墨色牡丹。沈周淡墨钩花,浓墨染叶的正面,淡墨染叶的背面,画风老辣苍润,笔墨刚毅沉着。相反,原有的工笔虽宫廷、民间仍然风行,但少了鲜活的生气。

  之后,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文人画将墨色牡丹得到进一步的张扬。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曾从徵明学书画。 花卉笔致超异健逸,风格洒脱隽朗。作有《洛阳春色图》的明代徐渭,其墨色牡丹更见痴狂中的墨色淋漓,出神入化。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富贵花头墨写春”,以墨代色画牡丹体现了明代的文人精神世界的升华。

WDCM上传图片

  清代以来,中国画牡丹发展迅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清早期中国画牡丹杰出代表要数恽南田。恽南田画牡丹胜出是其大智慧的表现。原先他画山水,后见到王翚所作山水后,自愧不如而放弃。便以北宋徐崇“没骨法”为宗创 “写生正派”,工笔写照,各尽其变,但觉清芬拂拂,成功于心修。他说道:“写生先敛浮气,待意思静专,然后落笔,方能洗脱尘俗,发新趣也。”故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决非偶然。

  清中期,扬州八怪画牡丹别开生面。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的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画家群体,是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扬州八怪中汪士慎的神清韵绝、李鱓的笔意躁动、金农的得汉魏风骨等所创作的牡丹都因强调以形写神,直抒个性和情感而更显活力。

  清代晚期,上海开埠,经济繁荣,邻近各地的画家纷至沓来,海派中国画由此形成。海派画家大多喜爱画牡丹,赵之谦、任伯年、蒲华、吴昌硕等大师,风格各异,成就卓绝。 海派中国画牡丹用色艳明,花青、胭脂直接的点皴,灿烂多彩;诸多画家书画篆刻皆善,书画印交融,极大提升了艺术的含量;同时,海派画家也接受子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极大拓展了表现能力。

WDCM上传图片

  现代中国画花鸟画家多爱好画牡丹,大师辈出。当代画牡丹气势最为磅礴的莫过于齐白石的笔底生花。白石落笔横扫千军,淳厚明快,天趣四溢,则与他篆刻快剑斩蛟般的猛厉相仿佛。张大千画的工笔牡丹着色厚重,石青石绿重彩的应用,自然与他上世纪四十年代赴敦煌临摹壁画的经历有关。于非闇工笔画牡丹胜出,则与他观察方式与众不同有关,他作《牡丹双鸽图》款题:“去年再到得公园观赏牡丹,凡春天之花,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仿佛别有所会因成此图。” 这皆发自各人不同心源所致。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才气横溢的探索者积极创造的结果,美丽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回顾中国画牡丹发展历程,是对他们的讴歌和礼赞,也是旨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 关闭页面 ]